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换热器和水箱,水箱的回水口和水箱的供水口分别接入用户端,水箱的出水口与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与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换热器连接于水箱的回水口与用户端之间,换热器接入用户端的三次管网管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活用热水供应效果不佳的问题。
公开号:CN214332856U
申请号:CN202120189699.6U
申请日:2021-01-22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赵志宏;赵永刚;李学峰;刘少昱;伏守用;刘维;刘家杞;杨小辉;王鹤;周君
申请人:Beijing Jingneng Future Gas Power Co ltd;
IPC主号:F24D17-0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热水供应装置。
[n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热水(如:洗澡用水)的需求更加迫切,几乎每天都要使用大量的热水。在北方地区集中居住的宿舍区域多利用太阳能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但由于用户众多,而在热水使用的高峰期均发生在晚间8点至10点,而仅靠太阳能对水箱进行加热不能够满足众多用户的热水的需求,在冬季时随着太阳能的减弱,效果更差。
[n0003]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太阳能与电加热结合的方式,当太阳能不发挥作用时,通过温度测点反馈给控制箱,控制箱接收信号后对水箱进行电加热,直到加热到设定温度为止。但该种方式由单一的水箱供应热水,但随着热水使用人员的增多,该种模式耗能巨大,冬季太阳能减弱,电加热基本24小时均要投入使用。目前电加热的输出功率为36kw,因此,耗电量巨大,经济上非常不划算;
[n0004] 另一种方式为:采用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联合加热模式对水箱进行加热,当太阳能不发挥作用时,通过温度测点反馈给控制箱,控制箱接收信号后控制空气源热泵对水箱进行加热,直到加热到设定温度为止。此种模式目前是比较应用广泛的做法,但是在极寒天气情况下,空气源热泵的效率会非常低,不适宜在北方冬季使用,且空气源热泵在低温情况下耗电率也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而且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影响热水的正常使用。
[n0005]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生活用热水供应效果不佳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n0006]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生活热水供应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n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热水供应装置,采用板式换热器对三次管网供热管道内的热量进行换取,并与太阳能集热以及电加热方式相结合,优化生活用热水的供应方式,且保证水温始终维持适宜的使用温度,从而彻底满足一年四季(尤其是冬季)24小时为生活用水集中区域进行热水供给的迫切需求,节省烧水所产生的费用,适于推广使用。
[n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n0009]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活热水供应装置,所述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换热器和水箱,其中:
[n0010] 所述水箱的回水口和所述水箱的供水口分别接入用户端,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连接;
[n0011] 所述换热器连接于所述水箱的回水口与所述用户端之间,所述换热器接入所述用户端的三次管网管道。
[n00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的回水口通过第四输水管道与所述用户端连接,所述水箱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输水管道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二输水管道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箱的供水口通过第三输水管道与所述用户端连接。
[n00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输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三输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n001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输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管道泵,所述第三输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管道泵。
[n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与所述用户端的三次管网供水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出水口和所述换热器的回水口分别通过第五输水管道和第六输水管道接入所述第四输水管道,所述换热器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用户端的三次管网回水管道连接。
[n001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输水管道上设置有第六阀门,所述第六输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七阀门,所述三次管网供水管道上设置有第八阀门,所述三次管网回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九阀门。
[n001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输水管道与所述第四输水管道上靠近所述水箱的回水口一侧连接,所述第六输水管道与所述第四输水管道上靠近所述用户端一侧连接,位于所述第五输水管道与所述水箱的回水口之间的所述第四输水管道上设置有第四阀门,位于所述第五输水管道与所述第六输水管道之间的所述第四输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五阀门。
[n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上设置有补水管道和液位计。
[n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对所述水箱内水进行加热的多根电加热管。
[n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n0021]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生活热水供应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水箱的回水口和水箱的供水口分别接入用户端,通过水箱向用户提供生活用热水,并接收用户的低温回水,水箱的出水口与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与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水箱的回水口与用户端之间设置有换热器,换热器接入用户端的三次管网管道,与太阳能供热方式相配合,在太阳能对生活用水加热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换热器对三次管网供热管道内的热量进行换取后为用户端供应生活用热水,优化了生活用热水的供应方式,且保证水温始终维持在适宜的温度,从而彻底满足各季节24小时为生活用水集中区域进行热水供给的需求,而且节省了烧水所产生的费用,适于推广使用。
[n0022]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n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活热水供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n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活热水供应装置的施工装配结构图。
[n0025]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标号为:
[n0026] 1、太阳能集热器; 2、水箱;
[n0027] 3、换热器;4、电加热管;
[n0028] 5、用户端;6、第一输水管道;
[n0029] 601、第一阀门;7、第二输水管道;
[n0030] 701、第二阀门;702、第一管道泵;
[n0031] 8、第三输水管道; 801、第三阀门;
[n0032] 802、第二管道泵; 9、第四输水管道;
[n0033] 901、第四阀门;902、第五阀门;
[n0034] 10、第五输水管道; 1001、第六阀门;
[n0035] 11、第六输水管道; 1101、第七阀门;
[n0036] 12、三次管网供水管道; 1201、第八阀门;
[n0037] 13、三次管网回水管道; 1301、第九阀门;
[n0038] 14、补水管道。
[n0039]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n004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活热水供应装置,该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换热器3和水箱2,其中:水箱2的回水口和水箱2的供水口分别接入用户端5,水箱2的出水口与太阳能集热器1的进水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水口与水箱2的进水口连接;换热器3连接于水箱2的回水口与用户端5之间,换热器3接入用户端5的三次管网管道(经由热力公司进入各小区换热站的管网称为二次管网,再由换热站进入各用户的管网称为三次管网)。
[n0041] 本实用新型将水箱2的回水口和水箱2的供水口分别接入用户端5,通过水箱2向用户提供生活用热水(主要为洗澡用热水),并接收用户的低温回水,水箱2的出水口与太阳能集热器1的进水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水口与水箱 2的进水口连接;水箱2的回水口与用户端5之间设置有换热器3,换热器3接入用户端5的三次管网管道,换热器3与太阳能集热器1配合使用,在太阳能集热器1对生活用水加热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换热器3对三次管网供热管道内的热量进行换取后为用户端5供应生活用热水,优化了生活用热水的供应方式,且保证水温始终维持在适宜的温度(即:45℃至55℃之间),从而彻底满足各季节 24小时为生活用水集中区域进行热水供给的需求,而且节省了烧水所产生的费用。
[n0042] 进一步的,换热器3可为但不限于板式换热器。
[n0043] 具体的,如图1所示,水箱2的回水口通过第四输水管道9与用户端5连接,水箱2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输水管道6与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水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1的进水口通过第二输水管道7与水箱2的出水口连接,水箱2的供水口通过第三输水管道8与用户端5连接。
[n0044] 具体的,如图1所示,换热器3的进水口与用户端5的三次管网供水管道12 连接,换热器3的第一出水口和换热器3的回水口分别通过第五输水管道10和第六输水管道11接入第四输水管道9,换热器3的第二出水口与用户端5的三次管网回水管道13连接。用户端5的低温回水可通过换热器3与三次管网供水管道12内的热水(仅用于供热)进行换热,换热后所得的生活用热水进入水箱2 内进行续存,而换热后的低温水通过通过三次管网回水管道13返回至三次管网中。
[n0045]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二输水管道7上设置有第一管道泵702,第三输水管道8上设置有第二管道泵802。通过第一管道泵702可将太阳能集热器1中的热水泵入至水箱2内进行续存,通过第二管道泵802可将水箱2内续存的热水泵入用户端5,以供用户生活使用。
[n0046]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输水管道6上设置有第一阀门601,第二输水管道7上设置有第二阀门701,第三输水管道8上设置有第三阀门801,第五输水管道10上设置有第六阀门1001,第六输水管道11上设置有第七阀门1101,三次管网供水管道12上设置有第八阀门1201,三次管网回水管道13上设置有第九阀门1301。通过第一阀门601、第二阀门701、第三阀门801、第六阀门1001、第七阀门1101、第八阀门1201以及第九阀门1301,分别对第一输水管道6、第二输水管道7、第三输水管道8、第五输水管道10、第六输水管道11、三次管网供水管道12以及三次管网回水管道13的通断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对生活热水的供应方式进行调节。
[n0047]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五输水管道10与第四输水管道9上靠近水箱2 的回水口一侧连接,第六输水管道11与第四输水管道9上靠近用户端5一侧连接,位于第五输水管道10与水箱2的回水口之间的第四输水管道9上设置有第四阀门901,位于第五输水管道10与第六输水管道11之间的第四输水管道9上设置有第五阀门902。
[n004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水箱2的内部设置有对水箱2内水进行加热的多根电加热管4。电加热管4可对水箱2内的水进行加热,尤其是在夏季(即:三次管网内无热水进行换热,且太阳能集热器1不能对生活用水加热至使用温度),电加热管4可与太阳能集热器1配合使用,以满足生活用热水的供给需求。
[n0049]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水箱2上设置有补水管道14和液位计。当液位计检测到水箱2内的水位低于预设的水位阈值后,可控制补水管道14向水箱2内进行补水。
[n0050] 进一步的,太阳能集热器1的数量为多个,各太阳能集热器1串联连接。
[n0051]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热水供应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在夏季,有足够的光照且三次管网内无热水进行换热时,主要通过太阳能集热器1对生活用热水进行加热,并续存于水箱2内,通过电加热管4放热,以保证水箱2内的生活用热水始终处于适宜温度,在用水高峰时段满足生活用热水的供给需求;在冬季,没有足够的光照时,用户端5的低温回水在换热器3内与三次管网内的热水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热水进入水箱2内续存,在用水高峰时段满足生活用热水的供给需求。
[n0052]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n0053] 在楼体的一侧楼梯间处增设换热器3(板式换热器),并接入该楼的三次网供热管道,通过换热器3对用户的低温回水与三次网供热管道内的热水进行换热,从而对水箱的水进行二次加热,三次管网供水温度为60℃至70℃,换热后水箱水温可完全满足用户的生活用热水(如:洗澡等)的使用需求。
[n0054]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热水供应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
[n0055] 该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可通过太阳能集热器1与电加热管4相配合,在夏季对用户进行生活用热水的供给,在冬季时,通过太阳能集热器1、电加热管4以及换热器3相配合,保证用水高峰时段生活用热水的稳定供给,优化了生活用热水的供应方式,且保证水温始终维持在适宜的温度,从而彻底满足各季节24小时为生活用水集中区域进行热水供给的需求,而且节省了烧水所产生的费用。
[n005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换热器(3)和水箱(2),其中:
所述水箱(2)的回水口和所述水箱(2)的供水口分别接入用户端(5),所述水箱(2)的出水口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2)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换热器(3)连接于所述水箱(2)的回水口与所述用户端(5)之间,所述换热器(3)接入所述用户端(5)的三次管网管道。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的回水口通过第四输水管道(9)与所述用户端(5)连接,所述水箱(2)的进水口通过第一输水管道(6)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的进水口通过第二输水管道(7)与所述水箱(2)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箱(2)的供水口通过第三输水管道(8)与所述用户端(5)连接。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水管道(6)上设置有第一阀门(601),所述第二输水管道(7)上设置有第二阀门(701),所述第三输水管道(8)上设置有第三阀门(801)。
[0004]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水管道(7)上设置有第一管道泵(702),所述第三输水管道(8)上设置有第二管道泵(802)。
[000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3)的进水口与所述用户端(5)的三次管网供水管道(12)连接,所述换热器(3)的第一出水口和所述换热器(3)的回水口分别通过第五输水管道(10)和第六输水管道(11)接入所述第四输水管道(9),所述换热器(3)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用户端(5)的三次管网回水管道(13)连接。
[000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输水管道(10)上设置有第六阀门(1001),所述第六输水管道(11)上设置有第七阀门(1101),所述三次管网供水管道(12)上设置有第八阀门(1201),所述三次管网回水管道(13)上设置有第九阀门(1301)。
[0007]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输水管道(10)与所述第四输水管道(9)上靠近所述水箱(2)的回水口一侧连接,所述第六输水管道(11)与所述第四输水管道(9)上靠近所述用户端(5)一侧连接,位于所述第五输水管道(10)与所述水箱(2)的回水口之间的所述第四输水管道(9)上设置有第四阀门(901),位于所述第五输水管道(10)与所述第六输水管道(11)之间的所述第四输水管道(9)上设置有第五阀门(902)。
[000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上设置有补水管道(14)和液位计。
[0009]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的内部设置有对所述水箱(2)内水进行加热的多根电加热管(4)。
[001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3)为板式换热器。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4555418U|2015-08-12|一种风光储热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4848309A|2015-08-19|太阳能集热供暖与生活热水换热机组
CN201926135U|2011-08-10|以太阳能为主要热源的热水供给系统
CN209744494U|2019-12-06|一种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CN214332856U|2021-10-01|生活热水供应装置
CN2793618Y|2006-07-05|太阳能-空气源全自动热水供应系统
CN208832584U|2019-05-07|一种太阳能分系统取暖装置
CN207214220U|2018-04-10|复合能源供暖系统
CN210740533U|2020-06-12|一种电蓄能节能热水供应系统
CN203385071U|2014-01-08|一种太阳能采暖系统
CN209213966U|2019-08-06|一种电能替代的区域清洁供热系统
CN205979969U|2017-02-22|一种环保型取暖装置
CN210602288U|2020-05-22|一种利用双能源制取洗浴和采暖热水的装置
CN211854159U|2020-11-03|一种太阳能蓄热的农村分散供热系统
CN209263107U|2019-08-16|气电混合采暖热水炉
CN214094699U|2021-08-31|一种北方寒地太阳能供暖控制系统
CN214581356U|2021-11-02|一种基于太阳能的辅助供暖和供生活热水系统
CN209130971U|2019-07-19|一种新型谷电储能供热系统
CN212390453U|2021-01-22|一种具有分水装置的太阳能结合电能的供热系统
CN210004497U|2020-01-31|一种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供热系统
CN212746649U|2021-03-19|一种多能源联合供热系统
CN207019152U|2018-02-16|一种基于空气能、太阳能和燃气锅炉结合的供热系统
CN207393398U|2018-05-22|一种区域塔式光热发电供电供热系统
CN210740510U|2020-06-12|一种运用槽式太阳能光热转换采暖循环系统
CN211057095U|2020-07-21|一种液态沼气池加温系统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189699.6U|CN214332856U|2021-01-22|2021-01-22|生活热水供应装置|CN202120189699.6U| CN214332856U|2021-01-22|2021-01-22|生活热水供应装置|
[返回顶部]